本页是<阳春河口中学>介绍页面,非官方站点,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信息

阳春河口中学

阅读:0 页面更新时间:2016-07-07 21:47
单位介绍
河口中学现在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,校舍建筑面积13300平方米。现有教学楼两幢约2800平方米,教工宿舍1幢约2000平方米,学生宿舍楼1幢约2000平方米,学生饭堂1幢约900平方米。设有物理实验、仪器室,化学实验室、仪器室,生物实验室、仪器室,电教室,音乐舞蹈室,美术室,图书室,阅览室,电脑室,软件制作室,还有校长室,副校长室,教导处,总务处,团委室,校史荣誉室,教师办公室等,功能室,图书、仪器充足。250米运动场1个,水泥篮球场2个,排球场1个,羽毛球场2个,体育仪器、设施充足。河口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,现有教学班19个共1300多学生,教职工67人,其中任教师56人,本科学历3个,在读本科13人,高级教师5人,一级教师33人。阳春市河口中学创办于1969年1月,这是十年动乱的第四年,教育战线受到极大冲击,蒙受重大损失之后,开始复课闹革命。当时阳春一中被解散,其他中学也进行了大调整、大改组。是年一月,阳春一中、潭水中学、岗美中学、三甲中学等中学的河口籍学生按上级决定回河口就读,以上各校也调出部分教师到河口任教,由陈永资、邱运祥、王永居、廖承焰等人组成办校班子,成立革委会,河口中学宣告诞生,校址暂用现在的河口中心小学。当时初中下放到大队小学附设开办,故只有高中生270多人,教职工20多人,1971年下半年开始由黎运端同志就任河口中学任校长。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,学校经历了“斗、批、改”和“反复辟、反回潮”运动,受到极左路线的干扰,教学秩序未能正常化,公社经常抽调师生参加当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,该校劳动大军转战各地,分别在龙门水渠、西洋冲水库、曲水茶滩堤围、二岔电站等地挥洒大量汗水,为整治河口的山水立了汗马功劳。这段时间,黎校长为学校的发展同政府部门多次协商学校选址问题。当时有三个选址,一是中心校对面的农校,大部分学生要过河读书,考虑到师生安全,否决了;二是金堡大队,因为金堡是革命老区,但不是中心,如清溪、黄强、河东等地学生从北走到南,路途遥远,也否决了;三是现在校址,该校址当时是大坡群众的耕地,征收难度大,但还是下决心征收了.1973年开始在校址建校。学校委派当时的邹鸿柱、邱运祥两位老师到八甲学习烧制红火砖技术,学习回来即掀起建新校舍热潮。全校师生在肖学成校长的带领下,分工协作,挖土做砖,上山割草烧石灰、烧红砖,亲自动手建成了一批教室、宿舍和一间厨房,开辟运动场一个,并把学校东南面的三座小荒山造成梯地并进行改土,使之成为学校学农基地,这样,学校便具备了雏型。至1975年学校搬迁完毕,师生全部在新校舍上课和食宿。1976年,十年动乱结束,经过拨乱反正和大力整顿,学校教学秩序迅速恢复正常。1977年开始从小学附设初中班招收部分初二学生,学校规模跟着扩大,学生发展到8班,400多人,教职工20多人。但由于极左路线影响尚未肃清,在70年代中后期,学校大搞学工学农,开山辟地种甘蔗,半天读书半天劳动,教育走上了“实用主义”邪路,教育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。1979年秋开始,阳春县调整高中结构,全县仅保留6所高中学校,该校奉命撤消高中班,继续从小学附设初中招收初二学生,同时开始招收初一级新生,至此,学校成为一所完整的初级中学,当时有学生6班300多人,教职工20多人。‘进入80年代,该校继续扩大校舍,广招学生,学设备进一步完善,校风良好。1986年被评为阳春县教育工作先进单位。1988年,我省对中小学生实施“一无两有”政策,开展改造危房运动。在学校领导和镇党委政府的努力下,取得教育局的大力支持,拨款建造了幢教学楼。此楼三层共12个教室,面积1200多平方米,从而结束了河口中学无楼房的历史,同时拆除了所有的校舍危房,建起了一批学生和教职工宿舍。1991年,学校用教职工集资的办法安装了自来水设备,使师生用上了自来水。1993年已兴建了第二幢教学楼,该楼四层1600多平方米,使学校规模迅速扩大,至今已有学生19班共1300多人,在职在编教职工67人。1992年,广东省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政策,使学校基本建设突飞猛进。在教育局、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,充分调动了社会各方面力量,完善学校的图书室、阅览室设置,新开设了物理、化学、生物仪器室实验室、电教室,铺设了高规格的水泥混凝土校道,建造了教学楼的前后花园,改造了运动场,新建了宏伟壮观的学校大门,使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。1995建成教工宿舍大楼,1999年建成学生宿舍大楼,从而更加完善了师生生活的环境,为实施环境育人创造良好的条件。学校还按“普九”的要求,大力做好了教育、教学管理工作,使学校入学率、巩固率、毕业率等项指标均达到甚至超过了上级的要求,在1995年10月顺利地通过了省的“普九”验收,得到上级的好评。2001年全省重新规范学校的管理,特别是学校经济收支管理,实行“一费制”。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,2003年秋,该校在教育局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,着手筹建学校生产实践教育基地,建筑新饭堂,发展后勤产业,既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实践的场所,也可改善师生生活条件。同时在市人民政府督导室领导的直接指导下,开始创建阳春市一级学校。该校一向坚持“文明好学、团结进取”的校风,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,学校领导解放思想,转变观念,把学校工作由应试教育逐渐转向素质教育,寓素质教育于行政管理、教育教学和一切活动之中,并且大力加强师德建设,支持教师业务进修,大大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,取得了显著的效果,为良好校风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保证,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。1986年学生罗才德获全县初中六科全能竞赛二等奖;1988年和1992年罗国霞、李培分别获县化学、数学竞赛一等奖,罗斯获阳江数学二等奖;1996年徐志捺获全国英语三等奖;1999年曾志获全国数学华杯赛一等奖,罗建桢获全国二等奖,张荣强获阳春等奖;2001年曾志获全国化学竞赛二等奖,罗建桢获全国物理三等奖;2002年韦国权获化学省级二等奖,刘栋获全国数学三等奖;2004年郭子房获全国数学二等奖,罗让获全国数学三等奖,几年来,该校学生参加全国、省、市、县级各项比赛获奖学生约280人次。历年中考成绩稳步上升,1992年黄章瑞、邹蜜两人的总分排全县第37、38名;1994年张世勇总分排全县第24名;1998年徐长科总分排全县第26名;1997年数学科合格率居阳春市第4名,平均分第9名;1998年体育科平均分第9名,数学平均分第12名;1999年英语科平均分第6名,物理科平均分第8名,数学科平均分第10名。1989年以来,该校升中专、中师学生有1270多人,升阳春一中、二中有150多人。从建校至今,河口中学培养初、高中毕业生12900多人,先后为各类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合格新生6780多人。[

免责声明:
此页是生活办事服务信息。
如涉及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30日内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

单位资料
单位地图